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3

3.我有时与我们地球

3.我有时与我们地球灵谈论这个话题。据他们说,凡理解力敏锐的人都能从他所知道的许多事断定,宇宙星球有许许多多,上面都有人类居住;因为凭理性就能推断出,像行星这么大的星球就有一大堆,其中有些比地球还大;它们不是空心的,并且聚集、被造不只是在自己绕太阳转的轨道上被传送,并为一个星球发出微弱光芒;它们的用处必远胜于此。人若如人人都该相信的那样相信,神性创造宇宙只是为了人类可以存在,进而天堂也能存在,并无其它目的,因为人类是天堂的苗床,也必然相信,哪里有星球,哪里就有人。我们肉眼所见的行星,都在太阳系之内,故都是土质星球。世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因为它们都是土质体,反射太阳光线;用望远镜来看时,不再像星星那样发出火红的光,而是像地球那样夹杂着暗斑。另一个证据是,它们和地球一样围绕太阳旋转,沿着黄道带运行,由此产生年份和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它们也像地球那样绕轴自转,由此产生日期和一天四个时辰,即早、午、晚、夜。此外,其中有些带有月球,也就是所谓的卫星;这些卫星以固定周期沿着它们的轨道绕其星球旋转,就像月球绕我们的地球旋转一样。土星距离太阳最远,也有一条巨大的发光带;这个发光带尽管是反射而来,却仍给这个星球提供了大量光芒。若知道这些事,并凭理性思考它们,谁还会说这些星球都是空心体?

属天的奥秘 #5117

5117.“结出串串

5117.“结出串串成熟的葡萄”表属灵真理与属天良善的结合。这从“成熟”、“串串”和“葡萄”的含义清楚可知:“成熟”是指重生或再生,直到真理与良善结合的过程,因而是指这二者的结合;“串串”是指属灵良善的真理;“葡萄”是指属天真理的良善;在此是指诸如存在于“酒政”所代表的感官层里面的这二者。它们在感官层中的结合好比一挂一挂成熟的葡萄;因为在重生或再生的过程中,一切真理都倾向于与良善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之前,真理并未接受生命,故不会结出果实。这一阶段就以正在成熟的树之果实来代表。真理仍占主导时的状态以此处被称为“串串”的未成熟葡萄来代表,而良善占主导时的状态则以此处被称为“葡萄”的成熟葡萄来代表。良善的这种主导地位还以成熟葡萄中所感知到的风味和甜蜜来代表。不过,至于真理与良善在感官层里面的结合,我们无法给出进一步的细节,因为它们都是些过于深奥,以至于任何人都难以理解的秘密。首先,有必要对属天-属灵层和感官层,以及真理与良善在其中进行结合的属世层的状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葡萄”表示属灵人的良善,因而表示仁爱。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可以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我所亲爱的有葡萄园在肥美的山冈上;他指望它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以赛亚书5:1-2,4)
  “葡萄园”表示属灵教会;“他指望它结好葡萄”表示仁爱的善行;“反倒结了野葡萄”表示仇恨和报复的恶行。
  又:
  耶和华如此说,串串葡萄中寻得新酒,人就说,不要毁它,因为福在其中。(以赛亚书65:8)
  “串串葡萄中的新酒”表示从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所获得真理。
  耶利米书:
  耶和华说,我要结集他们;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无花果。(耶利米书8:13)
  “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表示没有任何内层或理性良善存在,“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无花果”表示没有任何外层或属世良善存在;因为“葡萄树”表示理解力部分,如刚才所示(5113节);当真理与良善在其中结合时,“葡萄树”表示理性层,因为理性层因那结合而存在。“无花果树”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的良善(参看217节)。
  何西阿书:
  我发现以色列,如在旷野的葡萄;我看见你们的列祖如起初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果子。(何西阿书9:10)
  “旷野的葡萄”表示尚未变得属灵的理性良善;“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果子”以同样的方式表示属世良善。“以色列”表示初始时的古代属灵教会,“列祖”在此和在其它地方不是指雅各的儿子,而是指古教会最初建立在其中的那些人。
  弥迦书:
  没有一挂可吃的。我的灵魂渴想初熟的果子。地上虔诚人灭尽,人间没有正直人。(弥迦书7:1-2)
  “可吃的一挂”表示初始的仁之良善;“初熟的果子”表示那时的信之真理。
  阿摩司书:
  看哪,日子将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大山必滴下新酒,小山必融化。我必使我民被掳的归回,他们必重修荒废的城邑,住在其中;栽种葡萄园,喝其中所出的酒;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阿摩司书9:13-14)
  这论及属灵教会的建立,它被如此描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这句话预言了属灵良善与其真理的结合;“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这句话则预言了属灵真理与其良善的结合;“大山必滴下新酒,小山必融化”表示由这种结合产生的爱与仁之善行;“使我民被掳的归回”表示从虚假当中解救出来;“重修荒废的城邑”表示纠正虚假的真理教义;“住在其中,栽种葡萄园”表示发展那些构成属灵教会的事物;“喝其中所出的酒”表示将该教会的真理变成自己的,这些真理教导仁爱;“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表示将源于这些的良善变成自己的。谁都能看出,“重修城邑”、“栽种葡萄园”、“喝酒”、“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若非包含灵义,纯粹是在描述其中毫无神性之物的属世活动。
  摩西五经:
  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血红葡萄汁中洗了袍褂。(创世记49:11)
  这论及主;“葡萄酒”表示源于神性之爱的属灵良善;“血红葡萄汁”表示源于神性之爱的属天良善。
  又:
  牛的奶油、羊的奶、羊羔的脂油、巴珊所出的公绵羊和山羊,与上好的麦子,也喝血红葡萄汁酿的酒。(申命记32:14)
  这论及古教会,其爱与仁之良善被如此描述。每种具体产物都表示某种特定良善。“血红葡萄汁”表示属灵-属天的良善,在天上,从主发出的神性就被称为“血红葡萄汁”。葡萄酒之所以也被称为“血红葡萄汁”,是因为葡萄酒和血都表示从主发出的神圣真理;不过,“葡萄酒”论及属灵真理,“血”论及属天教会;由于同样的原因,圣餐也规定用葡萄酒。
  又:
  他们的葡萄树是所多玛的葡萄树,蛾摩拉田园所生的。他们的葡萄是毒葡萄,他们那一挂一挂都是苦的。(申命记32:32)
  这论及犹太教会。“他们的葡萄树是所多玛的葡萄树,蛾摩拉田园所生的”表示这一事实:理解力部分被为地狱之爱产物的虚假所占据;“他们的葡萄是毒葡萄,他们那一挂一挂都是苦的”表示这一事实:意愿部分陷入同样的困境。事实上,“葡萄”因在正面意义上表示仁爱,故论及意愿部分,不过是理解力部分里面的意愿部分;这同样适用于反面意义,因为一切真理本质上属于理解力,一切良善本质上属于意愿。
  启示录:
  一位天使说,伸出快镰刀来收取地上串串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启示录14:18)
  “收取地上串串的果子”表示摧毁仁爱的一切存在。
  马太福音:
  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马太福音7:16)
  路加福音:
  凡树木凭它自己的果子就可以认出来。人不是从荆棘上收取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收取葡萄。(路加福音6:44)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对邻之仁,故经上说:“凭着他们的果子”,也就是仁爱的善行,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葡萄”表示内在的仁爱善行,“无花果”表示外在的仁爱善行。
  犹太教会中制定了以下律法:
  你进了邻舍的葡萄园,可以随意吃饱了葡萄,只是不可装在器皿中。(申命记23:24)
  这条法律意味着无论何人,当在具有不同教义和宗教的其他人当中时,他大可以学习并接受他们的仁之良善或仁爱行为,但不可以吸收它们,并将它们与自己的真理结合起来。“葡萄园”因表示教会,故描述了有教义和宗教的地方;“葡萄”表示仁爱的善行;“器皿”表示教会所拥有的真理。
  

属天的奥秘 #4214

4214.“拉班清晨

4214.“拉班清晨早早起来”表该良善从主的神性属世层所得的启示。这从“清晨早早起来”的含义和“拉班”的代表清楚可知:“清晨早早起来”是指启示(参看3458, 3723节);“拉班”是指诸如存在于外邦人当中的那类良善(4189节)。从整个思路明显可知,此处所指的是该良善从主的神性属世层所得的启示。至于启示,一切启示皆从主所得,并经由良善而存在于人里面;良善如何,启示就如何。
绝大多数人以为被启示的人就是那些能推理良善与真理,或邪恶与虚假的人;并以为他们所受启示的程度,与他们更巧妙、精确地谈论这些事,同时运用众多记忆知识来证实他们所说的,以及利用主要取自感官经验的对比和其它使人信服的陈述方式使他们的主张显得真实、可靠的能力成正比。然而,不管其想象和理解能力有多强,这些推理者根本不能被启示。有两种不同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其中一种出自天堂之光,另一种则出自虚幻之光。就外在形式而言,这两种光看上去一样;但就内在形式而言,却截然不同。凡出自天堂之光的,皆存在于良善中,并如在清晰的日光中那样知道某事是否正确。但是,凡出自虚幻之光的,皆存在于邪恶中,也就是在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当中。他们之所以能推理上述那些事,是因为他们拥有知道它们的某种能力,却没有实践它们的情感;谁都能看出,这等于没有任何启示。
关于虚幻之光及其在来世的存在,情况是这样:在世上居于这光的人在来世同样居于这光。他们在那里还是推理良善与真理,并邪恶与虚假,甚至做起这种事比活在肉身时更完美无缺;因为在来世,他们的思维不再因身体和世俗的挂虑而受到抑制和束缚,也不像在肉身和世上时那样局限于其中。不过,对于善灵和天使,而非他们来说,随即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推理是虚幻之光的产物,流入他们当中的天堂之光立刻被转化为这种劣光;以致那在他们当中为天堂之光的,要么被窒息,如当阳光照到某种晦暗之物并变成黑色时的情形;要么被反射回来,如在那些以虚假为原则之人身上的情形;要么被败坏,如当阳光照到丑陋而又污秽的物体上,并产生令人厌恶的颜色和难闻的气味时的情形。那些居于虚幻之光,自以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受启示之人的情形就是这样,因为他们能聪明、智慧地推理,即便过着邪恶的生活。
至于这些灵人是谁,他们的品性如何,这一点从他们为了骗人而模仿良善时所说的每个音节明显看出来。这类灵人就包括那些否认主,或蔑视祂,在自己中间嘲弄凡承认祂者的人;还包括那些喜欢奸淫,嘲笑凡相信婚姻是神圣的,绝不可遭到侵犯者的人。那些认为教会的诫命和教义是针对普通老百姓,好由此约束他们,而他们自己却无视这些诫命和教义的人,也在这类灵人之列。那些将一切归于自然界,视将它们归于神性的人为头脑简单、判断力低下的人同样在这类灵人之列。那些将一切归于自己的精明,声称并确认以下观念: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存在拥有对事物的一种总体或整体上的掌控,但没有对它们的具体或特定掌控的灵人也在他们之列。这同样适用于其它情况。
像这样的人甚至在来世也居于虚幻之光,就在和他们一样能精确推理的人当中。但当他们靠近任何天堂社群时,这光就会熄灭,并变成黑暗。结果,他们的思维变得如此晦暗、混乱,以致他们实际上根本无法思考。因为天堂之光对他们造成不利影响;如前所述,在他们当中,这光要么被窒息,要么被反射回去,要么被败坏。因此,他们从那里一头栽下去,投入地狱,也就是流行这种光的地方。由此可见何为真正的启示,即它出自源于主的良善;也可看出何为虚假之光,即它出自源于地狱的邪恶。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